“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更名暨“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建设论证会在我校隆重举行
2018-06-18 14:45     (人气:)

    本网讯 为适应新形势、新发展,更好地契合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与变革,切实解决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的发展瓶颈与困难,重新定位未来发展方向,6月14日上午10点,由校科研处主持的“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更名暨“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建设论证会在我校信息楼隆重举行。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文教宣传处处长黄家逊、贵州省教育科学院院长赵敏、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陈玉平教授、新疆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艾小平教授、贵州师范学院中国山地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龙宇晓教授以及校内专兼职研究员代表杨定玉、石林、陈志永、唐志明、黎平辉、王祥等教授出席了论证会,科研处副处长余乐正博士主持会议。

    余乐正副处长首先对出席会议的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会议的性质和目的。高研院副院长杨定玉介绍了更名需求和已有工作基础及发展规划,指出高研院自2012年成立以来,在项目立项、论著发表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导致高研院面临着艰难的发展困境。鉴于此,高研院学术研究团队经过多次反复讨论,认为将“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更名为“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这既顺应国家大政方针与贵州教育扶贫的战略需求,又能有效地利用我校丰富的教育科研经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接着,高研院专兼职研究员代表就更名事宜做了补充发言。与会代表认为,对高研院进行更名与转型发展,是摆脱现有艰难困境、规避现有发展不足、实现差异化发展的明智之举,是有效利用学校传统优势与特色资源,实现我校人文社科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特邀指导专家们在听取高研院负责人汇报及研究员代表补充发言后,充分发表了意见和建议。黄家逊处长从研究机构要服务于省委省政府决策的高度,认为省内现有的民族教育实践型研究太少,民族教育团队非常缺乏,“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的设立不仅迎合了新时期、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而且填补了贵州学术研究这一领域的空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相关研究应立足贵州教育特色,收集贵州民族教育数据与资料,总结贵州民族教育经验,努力把“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建成一个能为省委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或机构提供咨政服务的高端教育智库与平台。黄处长表示,贵州省民委将积极支持“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的建设,双方可在课题研究、项目调研等方面积极推进贵州民族教育的发展。赵敏院长从全省教育发展的视角,认为教育研究应为全省教育特别是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服务,在当前民族教育研究决策咨询价值弱化的情况下,“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的建设,正是在多民族文化的贵州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选择,通过找特色寻发展,真正成为贵州民族教育的决策咨询机构,贵州省教育科学院将寻求双方更多更广泛的合作,实现两家研究机构的共同发展,更好地为贵州教育发展服务。

    省内外高校专家一致认为,将现有高研院更名,转型建成“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既顺应了基层教育部门的强烈需求,又有省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与协同,更有中央部委有关单位的帮扶与引领,而且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高研院的发展困境问题,无疑是实事求是、切合实际的最优选择。“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的建立,立足贵州、面向全国,明确致力于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思路清晰、定位准确,对于推动基础教育、民族教育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专家们还从全国民族学学术资源配置格局、师范院校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传统优势、团队自身在民族教育方面工作基础等方面分析了“高研院”更名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和优越性,认为“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的诞生代表了贵州师范学院在学术研究方面立足自身传统优势,追求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必将推动学校人文社科的新发展、新跨越。

在最后的会议总结中,余乐正副处长指出,专家们高屋建瓴,站在国家、省委省政府咨询决策的高度,提出了非常好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思考。他提出,高研院团队成员应通过本次会议,提升有关高研院更名与转型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要加强“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今后如何发展等方面的思考,将几位专家中肯的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具体落实到“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的建设工作中去,力争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文∕胡雪芳 图∕胡馨月 审核∕杨定玉

黄家逊发言

赵敏发言

陈玉平发言

论证会现场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08-2012   贵州师范学院科研处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学院科研处  

地址:中国·贵州·贵阳市乌当区高新路115号    邮编:550018

网站浏览:
当前在线人数 0